(强化)计网第一章 绪论
计算机网络:是由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系统,以便实现彼此交换信息和共享资源的目的。
1. 功能
1.1数据通信
- 网络系统中相连的计算机能够相互传送数据信息,使相距很远的用户之间能够直接交换数据
1.2资源共享
- 网络中的软件和硬件资源,如外部设备、文件系统和数据等可分为多个用户所共享
2. 组成
2.1资源子网
- 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,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
2.2通信子网
- 完成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讯业务
3.网络拓扑结构(背!)
3.1网状拓扑(全连接拓扑)
- 避免拥塞问题
- 具有很好的健壮性
- 具有私有性和安全性
- 便于管理
- 安装费用高
3.2星状拓扑
- 拓扑结构简单
- 具有较好的健壮性
- 便于管理
- 中央控制器是整个网络性能的瓶颈
3.3树状拓扑
- 允许更多的设备相连并且增加了在设备间的传输距离
- 允许网络隔离不同计算机的通信
3.4总线型拓扑
- 信息传输不存在路由和转发的问题
- 易安装
- 故障隔离和重新配置困难
- 总线长度和连接的设备数会受到限制
3.5环形拓扑
- 易安装和重新配置
- 故障隔离比较简单
- 对于最大长度和设备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
- 一个故障就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
3.6混合型拓扑
4.网络分类
4.1按作用范围分类
- 局域网(一般为私有的)、城域网和广域网
4.2按通讯介质分类
- 有线网(同轴电缆、双绞线和光纤)和无线网
4.3按通信传播方式分类
- 点对点传播网(星状、树状、环状和网状)和广播传播网(总线型网络和无线)
4.4按通信速率分类
- 低速网、中速网和高速网
4.5按使用范围分类
- 公用网和专用网
4.6按网络控制方式分类
- 集中式网络和分布式网络(无处理中心,每个结点地位平等)
4.7按网络环境分类
- 部门网、企业网和校园网
5. 分层体系结构
5.1网络协议
- 通信双方必须需遵守的规则、标准和约定
5.2语法
-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
5.3语义
- 控制信息的功能和动作
5.4时序
- 信息的同步,速度匹配
5.5体系结构
- 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
6. OSI ISO(七层)
6.1 物理层(比特)
- 设备:中继器、集线器
6.2 数据链路层(帧)
- 可靠通信
6.3 网络层(分组或包)
- 选择路由、交换结点、拥塞控制、网络互联
6.4 传输层(报文)
- 实现了端到端的通信
6.5 会话层
- 提供同步点机制
6.6 表示层
- 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
6.7 应用层
- 处理用户的数据和信息
7. TCP/IP
必须掌握TCP,UDP报文要熟记
7.1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
7.2 网络层
- 寻址、数据打包和路由选择
- 核心协议:IP协议
- IP协议是无连接的,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
7.3 传输层
- 核心协议: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(TCP,UDP报文要熟记)
- TCP是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
- UDP是一个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,适用于延迟较小的场合
7.4 应用层
- 各种协议
8. 实体间通信与服务
8.1通信
8.1.1 层间通信
- 同一个网络结点上相邻层次中实体之间的通信称为层间通信
8.1.2 对等层间通信
- 不同的网络结点上对等层实体间的通信称为对等层间通信
8.1.3 实通信
- 层间通信以及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叫做实通信
8.1.4虚通信
- 除物理层外,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叫做虚通信
8.2服务于数据单元
8.2.1服务访问点SAP(Service Access Point)
- 层间接口处提供服务的地方
8.2.2服务数据单元SDU(Service Data Unit)
- 相邻层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传递的信息
8.2.3协议数据单元PDU(Protocol Data Unit)
- 对等层间交换的信息单位
8.2.4协议控制信息PCI
- N层的PDU = N层的SDU加上该层的PCI
8.3服务原语
8.3.1请求原语
- 由N+1层实体向N层实体发出,要求这个N层实体向它提供指定的N层服务,如进行一次数据传送
8.3.2指示原语
- 由N层实体向N+1层实体发出,通知这个N+1层实体某个特定的N层服务已经开始
8.3.3响应原语
- 由N+1层实体向N层实体发出,表示对这个N层实体送来的指示原语的响应
8.3.4证实原语
- 由N层实体向N+1层实体发出,表示它请求的N层服务已经完成
8.3.5证实性服务
8.3.6非证实性服务
8.3.7面向连接的服务
- 建立连接阶段
- 数据交换阶段
- 释放连接阶段
8.3.8面向无连接的服务
- 数据报
- 证实交付,又称可靠地数据报
- 请求/响应
8.4性能指标
8.4.1吞吐量
- 信道吞吐量是信道上单位时间成功发送的信息量,用bps(位每秒)表示
8.4.2信道利用率
- 是除去全部控制信息后的数据率与信道吞吐量之比。控制部分开销越大,利用率越低
8.4.3延迟时间
8.4.4排队时间
8.4.5访问延时
8.4.6发送时延
- 数据块长度(b)
- 信道带宽(s)
8.4.7传输延时
- 信道长度(m)
-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(m/s)
温馨提示: 遵纪守法, 友善评论!